技术中心当前位置:首页 > 特色服务 > 技术中心

反渗透系统故障诊断技术⑤

附:膜元件分析方法

1)目测与称重

目测

系统发生明显污染时,在压力容器中会形成可见的污染物累积。在确定系统已经发生污染,需要实施化学清洗时,最好先打开压力容器端板,直接观察污染物在压力容器端板与膜元件之间的间隙内累积的情况。一般根据直接观察即可基本确定污染物的类型,确定相应的清洗方案。

前端污染观察:预处理滤料泄漏(砂粒、活性炭颗粒)、胶体污染、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污染在前端影响最严重,可以从前端膜元件入口观察到颗粒物及粘液状污染。发生生物污染时会发现腥臭味粘液物质,灼烧刮起的生物粘泥(粘膜),会有蛋白质的焦臭气味。

末端污染观察:无机盐结构在系统末端浓水排放处最为严重,在末端膜元件端头处

可以摸到粗糙的粉状物。

称重

污染的膜元件进水流道附着了污染物,整体重量会加大。将取出的膜元件竖放置,沥干水分后称重,与膜厂家提供的膜元件的参考重量进行对比。多余的重量即为附着污染物的重量。

2)性能测试

在膜元件解体前实施。但若确定已有附着污垢,为了正确的推断污垢的成分和含量,我们推荐在不进行性能检测的状态下实施分析。因此若是在有确保2支样品的情况下,一支用于性能检查,一支直接解体是最佳的方案。

膜元件的性能检查中必须检测下列项目

●真空保持检查·水密检测:

膜元件·平膜的破损和破损位置的确定。

●用标准测试液,对脱盐率、产水量、压差的测试:

膜破损、膜性能劣化、污染、流路堵塞的确认和连接管是否不良的判断。

通过以上的性能检测和出厂数据进行对比、确认性能变化状况。在压差的测定中使

用压差检测计,测试中要测到1KPa的单位。

3)解剖

1)拍摄膜元件的外观照片(全体和两端面的特写)

2)取下两端的端板,原水的流动方向需要清晰的注明。

3)把外层的玻璃钢纤维取走。

4)把膜组件打开,检查每片膜叶,对膜叶的全体或者必要的部分进行拍照。为了让看照片时就能明白膜叶上何处为原水侧,何处为浓缩侧,事先标注或作上记号。

5)有大量的污染物时,需要采集污染物。

为了分析对膜表面,符合FT-IR的分析条件,膜片取样尺寸大约40mm×20mm即可。

4)染色

想确定膜的性能劣化或者膜元件破损位置的时候可以进行染色测试。若要同时进行污染分析的话,最好用另外样品进行分析。使用染料:直接湖兰(direct  blue,分子量约1000)或者紫外(ultra violet,分子量约300)。浓度:适量,压力:该膜元件的检查压力,加压时间:约10分钟。染色后,解剖膜元件,就可以确定膜的破损、膜元件密封的泄漏等缺陷位置。








5)红外光谱FT-IR

根据FT-IR的分析,可以得到以下数据信息。

1)由于化学变化而造成的膜的性能劣化情况

根据和新膜图谱的对比,如果有官能团的特征峰减少的话,可以判断膜有化学变化,

但是在有许多污染物附着在膜表面时无法判定。

2)膜上污染物的鉴别

根据和新膜相比较的差谱分析方法,测定污染物的吸收曲线可以推测出其主成分。

与标准物质的吸收光谱作比较得出污染物的组分。

若污染物可以采集,直接用FT-IR测试,也可以判断污染物的成分。

3)可以就污染物成分判断是悬浮物、胶体物质(金属氧化物、微生物污染或絮凝剂等)或结垢物质(碳酸钙、硅、硫酸钡等)。

4)膜面紧密吸附物质

吸附层一般很薄,而FT-IR的分析深度是100μm,因此对于很薄的吸附层显得办法不多。可以用大量的超纯水抽取,然后减压蒸馏浓缩后可以用FT-IR测试。关于吸附物质的判定请专门咨询该类专家。

5)仅用FT-IR无法单独判别。必须结合XMA等其它测试结果对污染物进行判断。

6)扫描电镜SEMX射线XMA

通过SEMXMA的分析,可以得到以下信息。

1)用SEM可以观察膜及污染物的外观、判断膜的破损状况并推测污染物。污染物的大概类型,比如是结晶性或非结晶性,是否细菌性沉淀渣等。还可以观察膜表面附着部分的污染程度。但要知道的是SEM只能对非常窄小的部分进行观察,因此需要多个的样品通过观察才可以做出判断。

2)用XMA可以对膜上附着污垢的无机元素进行推断。(碳以上的原子量的元素)

为了调查附着频度,要对SEM的视野整体内的频谱和点对污染物的频谱进行分析。对特定的元素也可以测定其附着位置。

附着的元素和用FT-IR所得的化合物吸收对应组合,可以推断污染物。例如通过XMA,看出有SiFe的附着,SEM发现澡类物质,用FT-IR发现有SiFe和微生物的吸收光谱,参考标准的频谱,可以判定有SiFe和澡类污染的存在。

★进水中含铁或铝;

★进水中含H2S并有空气渗入,会产生硫化盐,若产水接触空气就会产生单质硫沉淀;

★管道、压力容器或膜本体上游的零部件产生腐蚀产物。

 

 

上一篇:反渗透系统故障诊断技术④ 下一篇:反渗透系统的清洗Ⅰ